库兹涅佐夫号航母,作为俄罗斯海军的象征性舰船,却一直处于维修停滞状态。
至今,库兹涅佐夫号不仅没有如期回归战斗岗位,反而已经成为全球最贵的“废铁”。
截至2025年,维修预算已经超支,且已远远超出了原本计划的时间框架。
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制约和管理混乱,库兹涅佐夫号的命运不仅影响了俄罗斯海军的现代化进程,也让人开始质疑,俄罗斯是否还应该继续追求航母强国的梦想?
8年600亿打水漂,究竟为啥?
库兹涅佐夫号维修之路库兹涅佐夫号自1985年下水服役以来,一直是俄罗斯海军的骄傲。
展开剩余89%随着这艘航母服役年限的增长,它的问题逐渐显现:技术陈旧、维修困难、部件老化等问题成为其后续运营的主要障碍。
为了延续其战斗能力,俄罗斯海军决定对库兹涅佐夫号,进行全面的维修和现代化升级,计划通过更换锅炉、蒸汽轮机等重要部件,使其具备更强的作战能力。
2017年2月,库兹涅佐夫号正式开始大修,维修任务交由摩尔曼斯克第35修造船厂承担。
当时,俄罗斯海军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:预算600亿卢布(约合8亿美元),计划用4年时间完成所有维修工作,预计2021年重新服役。
然而,计划的顺利进行并未持续太久,接下来一连串的事故与技术难题,让这一维修计划变得越来越复杂。
2018年10月,维修过程中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意外——承载库兹涅佐夫号的浮船坞由于断电沉没,导致100多吨重的吊车直接砸在航母甲板上,造成了航母的巨大损伤。
事故的发生使得整个维修进度被迫暂停,甚至需要重新评估船坞的情况。
为了修复这一损伤,船厂采取了将多个小型干船坞拆开合并的方式,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。
这个意外使得原本计划中的4年维修期变得更加遥不可及,维修进度一度陷入了停滞状态。
2019年12月,库兹涅佐夫号再次发生了大火,火灾过火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。
尽管火灾没有烧毁航母的核心结构,但它无疑对舰体造成了重大打击。
这次事故不仅加剧了维修的复杂性,还直接影响了维修厂的施工安排,进一步延缓了工程的进展。
这一连串的意外事件让库兹涅佐夫号的维修进度陷入了严重困境。
从当初的四年计划,到如今的漫长延误,库兹涅佐夫号的维修之路已经变得不可预测,且远远超出了最初设定的预算与时间框架。
俄乌冲突对维修进度的影响库兹涅佐夫号的维修困境,显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,也与俄罗斯国内外的经济和战略局势息息相关。
尤其是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,俄罗斯的军费和资源开始更多地倾斜向陆军与空天军,海军,特别是航母的维护,明显受到冷落。
随着战争的爆发,俄罗斯的军费开支急剧上升,尤其是空天军和陆军的资源需求大幅增加。
相较之下,海军的地位变得相对边缘化。
俄罗斯海军在俄乌冲突中的作用相对有限,航母这样的大型舰船,更加不被视为紧急需求。
结果,库兹涅佐夫号的维修工作,尤其是涉及到设备更新和系统升级的环节,被严重拖延,船厂与俄罗斯海军的沟通与协调也逐渐减少。
在财政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,原本就面临着资金短缺问题的俄罗斯海军,对于库兹涅佐夫号的维修投入愈加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船厂方面曾表示,由于资金不足,维修工作不得不推迟,甚至在一些关键技术环节上采取了“简化”的方案。
如此一来,原本应当全面升级的舰体、战斗系统等方面,逐渐沦为“应急修复”,导致航母的性能与作战能力远未达到预期。
与此同时,俄海军的战略重点逐渐发生了转移。
在俄乌冲突爆发后,核潜艇和岸基导弹系统,被认为是俄罗斯海军战略的核心部分。
这些相对经济实用的军事装备,不仅可以有效应对来自美国和西方的军事压力,还可以在有限的预算内提升俄罗斯的海上战略威慑力。
因此,俄海军逐步将资源向潜艇和导弹系统倾斜,而对航母的需求则显得越来越低。
库兹涅佐夫号的老化技术落后与老化,已经成为库兹涅佐夫号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。
作为一艘常规动力的航母,它的设计理念和现代航母标准之间存在巨大差距,尤其是在推进系统、舰载机数量和作战半径等方面。
库兹涅佐夫号的设计和建造均基于苏联时期的理念,其动力系统采用的是蒸汽轮机,而非现代航母普遍使用的核动力系统。
蒸汽轮机的维修成本极为高昂,且燃料效率较低,这使得库兹涅佐夫号的作战半径和持续作战能力,无法与现代航母相提并论。
此外,苏联解体后,很多航母的技术资料被遗失,零部件供应链断裂,导致维修的难度和成本不断上升。
尽管库兹涅佐夫号的维修进度迟缓,但即便其顺利维修,面对现代化的作战需求,它依然存在很大的技术债务。
例如,它的舰载机数量仅有20至30架,远低于现代大型航母,且许多舰载机已经在陆地上停放多年,失去了舰上作战的能力。
再者,由于舰体的老化和设备的频繁故障,舰载机的出动能力与作战效率大打折扣。
如此看来,修复后的库兹涅佐夫号,恐怕难以成为现代海战中的“核心力量”。
从经济角度来看,继续投入维修库兹涅佐夫号,已经显得不太划算。
根据目前的进度,最早也需要到2027年才能完成维修。而到那时,这艘航母将已经46岁,能够服役的时间极为有限。
即便修复完毕,其作战能力也远不如现代化的大型航母。
因此,有人提出,俄罗斯或许应该考虑将这艘“老爷航母”退役,转而投资于更加现代化的海军力量。
结语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维修历程,暴露了俄罗斯海军在经济、技术、管理等多方面的深层次问题。
从航母维修的“重生”计划,到今天的“重病”现状,这艘航母的命运成为俄罗斯海军衰退的缩影。
面对不断增加的维修成本、技术落后的装备,以及资源紧张的局面,俄罗斯海军是否应该继续“死磕”航母梦想,或者转而关注更具战略价值的武器系统。
随着全球军事竞争格局的变化,俄罗斯海军的未来道路或许并不需要依赖一艘老旧的航母。
通过调整战略重点,强化核潜艇与导弹力量,俄罗斯有可能走出一条不同的海军强国之路。
但对于库兹涅佐夫号而言,或许它的“历史使命”早已结束,是时候接受退役命运了。
发布于:河南省股票配资资讯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