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6年的中原突围,是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,我5万大军成功摆脱30余万国民党大军的层层包围和围剿。其中皮定均率领的1纵1旅,以7000余兵力吸引超20万余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,不仅完美执行组织上交代的任务,还成了我军中原突围后保存建制最完整、伤亡最小的部队。
经此一役,1纵1旅获得“皮旅”的代称。从这不难看出,皮定均就是这支部队的灵魂,就是他们中原突围奇迹的缔造者和最大功臣。整个突围过程中,旅作战科长许德厚和侦察科长杨斌廉率领着侦察队,始终作为部队的箭头,先头行进。
多年后回忆这段神出鬼没、在刀锋上行走的特殊旅程,许德厚感慨道:“突围路上,皮司令总是在先头行进,亲自侦察敌情。”正因为皮定均总是在最前头,所以牢牢掌握着敌情、地形、士气等情况,能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果断且及时的调整。
急行军过程中,部队遇到险情的次数很多,皮定均身在最前线,总能随机应变,化险为夷。
7月2日,皮旅突围进攻至金寨县(时名立煌县)。这是包括皮定均在内,许多开国元勋的故乡。时隔16年,皮定均终于再次踏足了家乡的土地。
部署侦察连夺下金寨县重镇吴家店后,皮定均下令在此地休整三天。一是补充不足的粮食,二是筹集鞋子(由于前面冒雨强行军,许多指战员的草鞋被穿烂了,被迫赤脚行军),三是等一等后面的敌军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当时皮旅跟上级司令部失去联系,怎么架设无线电台呼叫都没用,皮定均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急躁。他迫切需要上级领导的指示,来布置接下来的行动。休整第三天,皮旅电台终于联系到上级,不过是最高的上级——延安总部。他们起初联系不上军区和纵队(忙着突围,没空架设电台),所以就试着联系一下延安总部。
延安总部传来毛主席和中央的最新指示,反反复复就两字:“快走!”这个再简单不过的指示,却让整个皮旅顿时陷入欢呼中,皮定均也如释重负。既然如此,皮定均决定不继续吸引追兵了,南下苏中解放区找兄弟部队吧。
皮旅是一支孤军,人数说多不多、说少不少。再多点,无后方作战的难度会大大增加;再少点,就不好执行突围进攻、吸引敌人的任务了。
皮旅离开金寨县吴家店时,每名战士脚上多了一双布鞋,手上多了两双草鞋,只携带了五天的干粮——其余粮食辎重全留下了。有人怕资敌,想着一把火烧了,被皮定均阻止:老百姓怕被蒋军倒算不敢拿,那也没必要烧毁,留给蒋军也好,省得他们滋扰百姓,抢他们手里的粮食啊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青风岭,进出大别山的必经关口,其地势非常险要:它北边依着大河支流,两岸尽是陡峭的峭壁悬崖;南边是高耸入云的天柱山,青风岭就像是它伸出来连接地面的桥梁。
皮定均很早就意识到青风岭的重要性,但还是慢了一步——敌人提前占下了它。万幸的是,他就在派去抢占青风岭部队的后头,得知青风岭被敌人抢占后,就观察起地形和敌人动静。他发现不可能绕开,当即要求前面的2团必须拿下青风岭,而且是尽快。
皮定均一连派出三位传令兵,督促2团团长钟发生。钟发生知道不快点拿下青风岭,部队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。钟发生也急,但这事实在快不了,敌人占据绝对的地利啊。经过连续数小时的猛攻,将守山敌军打得精神恍惚、体力不支,青风岭才被我军拿下。
从吴家店开始,皮旅的后续动向基本被敌军摸得七七八八,这时候就凸显出皮旅指挥官及时、正确且下定决心不动摇的重要性了。敌人快,我们要更快;敌人狠,我们要更狠。在此期间,皮定均曾不被理解过,也跟下级发生过争吵。他始终以部队的安全为主要,力争但不恼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皮定均带领部队24天进行23场战斗,行军1000多公里,在20多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中,让5000多名战士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下活到目的地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资讯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